•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辽宁高校

清华大学吴嘉炜教授为师生解读“AMPK蛋白激酶调控”

时间:2016年07月07日 信息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解读科研之路、分享为学之道、探索学科前沿,搭建积极向上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增强研究生科技创新意识。伴随着第77期研究生名师讲堂圆满成功,2015-2016学年名师讲堂完美收官,本学年36期高水平讲座精彩呈现。

7月1日,清华大学教授、杰出生物化学家吴嘉炜做客我校研究生名师讲堂第77期,在西部校区化工综合楼D102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以“AMPK蛋白激酶家族调控机制研究”为主题的精彩学术报告。

讲座伊始,吴教授以所在实验室的主要实验方向­——结构生物化学为开始,一步步、一层层地沿着酶的作用—酶的修饰—磷酸化反应—去磷酸化反应的步骤循序渐进,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AMPK蛋白激酶家族调控机制研究的大门。

在对AMPK蛋白激酶家族调控机制研究进行深入讲解之前,吴教授为大家讲述了X-Ray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带领大家了解何为AMPK,作为一种人体代谢酶,为何在沉寂三十余年之后再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掀起学术研究领域的热潮?使我们了解到传统的酶动力学其本质即为酶抑制剂的筛选,在此过程中所得的酶抑制剂往往具有毒性,而且过程不可逆。而AMPK作为一种人体代谢酶,在人体中起到调控能量平衡的作用,人体中的脂肪代谢、糖代谢、细胞循环等均与之相关。AMPK与其它酶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体中至少有12种AMPK,其调控过程是可逆的。

讲座中,吴教授介绍了检测AMPK活性的体系——紫外光分光光度计,大量的蛋白结构构图对比生动形象且直观的向我们传达了如何表征蛋白的活力。吴教授表示,结构生物学是“比较”的学科,结构知识构像,需要对生化实验进行功能验证。

吴教授还结合了自己的研究经历,系统而又详尽的为我们讲述了AMPK的四级结构,如何接受AMPK蛋白激酶的调控。并通过对生化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AMPK的活性增强究其原因为解除AID的抑制作用。之后又介绍了γ亚基与AMPK结合之后的调控机制。

讲座的最后,吴教授耐心细致解答每一位同学的问题,内容从涉及宏观的结构生物学实验选题到实验中所遇到的困惑,现场学术交流气氛热烈。吴教授追求极致的学术态度和平易近人的讲座风格令在场的师生获益匪浅。

自2015年9月起,在研究生工作处、校团委的指导下,大连理工大学第29届研究生会针对“名师讲堂”提出了“高、广、宽、浓、专、精”六字方针,即:高,高水平讲座、高标准要求;广,讲座主题要广、观众参与面要广;宽,宽口径宣传、宽范围邀请名师;浓,浓缩学术精华、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专,专注学术类讲座、专项经费支撑;精,精细化管理、精品化讲座。在此方针的指导下,2015年9月以来,先后开展名师讲堂36期,累计参与观众7500余人次。

责任编辑:张平媛

上一篇: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第二届中外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
下一篇:两学一做多措并举确保学习教育见实效
(作者:佚名 编辑:辽宁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