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辽宁高校

新闻聚焦让乌兰之花再放光华

时间:2016年04月29日 信息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黄泥土抹成的墙,塑料布封上的窗……这对于生活在大连的我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但是,这就是我眼前的乌兰河硕。贫困,让这个原本美丽的名字失去了应有的色彩。但也坚定了我走入这里、倾尽全力的决心。”这是我校选派到乌兰河硕蒙古族乡驻村工作队队长、外语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于晓旭写在日记中的话。2014年,为了帮助乌兰河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我校决定选派由3人组成的驻村工作队继续开展帮扶工作。截止目前,学校共组成12个组织、科技、教育、文化、培训、规划、社会实践考察团,79人次来到乌兰河硕乡、黄道营子村考察指导工作。

“工作队要带着感情、热情、激情开展工作,不负学校党委和全校师生的深情厚望,不负全乡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肩负责任、勇于担当……”这是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姜德学代表学校党委对工作队提出的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姜德学常务副书记、李成恩副书记、李俊杰副校长多次前往朝阳了解情况、听取汇报,并要求相关部门重视扶贫工作、深入乡村发挥优势开展直接有效的调研与开发工作。按照学校要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校办公室、工会、校友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团委、后勤处、产业党委、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研究开发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等分别在组织、宣传、资金、项目、科技、培训、文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自我校帮扶工作队进驻以来,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科技优势,在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上实现显著突破,在文化扶贫、智力扶贫方面迈出新步伐,在实施全面扶贫上开创了新局面。2015年学校荣获辽宁省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驻村工作队队长于晓旭荣获先进个人。

精准扶贫,靶向治疗,为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扶贫在于精准识别、对症下药。乌兰河硕蒙古族乡位于朝阳县西南60公里处的大凌河与牤牛河交汇处,全乡下辖7个行政村,2549户,10090口人,有汉、蒙、满、鄂温克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16人。而我校驻村工作队在的黄道营子村人年均收入仅有5000余元。为此,我校驻村工作队深入贫困户家庭,走访121户特困户,逐户分析致贫原因,通过建档立卡着力解决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底数不清、原因不明、目标不准、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等问题,摸清贫困家庭人口的变化情况,力争做到对象精准、分析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工作队还走访了10户非贫困家庭,收集富裕家庭致富经验,寻找推广致富渠道。通过走访,结合黄道营子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民风民俗、市场需求,工作队完善了贫困户电子信息档案、纸质档案,确定贫困等级、脱贫措施、脱贫目标。今年还将完成《贫困家庭人口自然经济现状致贫原因分析及有效帮扶措施》调研报告。

同时,经过摸查工作队发现黄道营子村贫人口规模大、贫困面广、贫困问题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没有劳动能力“单身户”、孤独老人多。结合这一现状,驻村工作队汇报学校党委,号召全校教工党支部、党员与村贫困家庭“结对认亲”,党支部从最困难、最紧迫的事入手,用爱心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编织兜住最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安全网。通过一至三年的“结对认亲”,力争使贫困家庭住上安全房子、过上舒心日子、形成良好风气。2015年1月学校筹集资金2万元,购买大米、白面、豆油,在春节前慰问100个贫困家庭,送温暖、送关怀。驻村工作队队长于晓旭个人资助刘树申、梁继春,共计1000元。学校的“爱心直通车”直达黄道营子村,形成“学校帮乡、工作队帮村、党支部党员帮户”的精准扶贫开发新格局。

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提升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

教育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2015年1月,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工作处筹集资金2万元,实施“助学、筑梦、铸人”贫困家庭优秀学生资助工程,资助贫困家庭学生40名。外国语学院党委组织“爱心联合队”一行18人,来到了乌兰河硕乡开展爱心支教和社会调研活动,向乡中学捐赠2台计算机、4台投影仪,文具、体育等设备设施100余件,与乡中学签署共建协议。产业党委组织8名专家、部门负责人、支部书记来乡进行产业考察,捐赠图书2100多册,书包200个,铅笔5000支,书签330个,合计金额7万元。

暑假期间,由14名建筑与艺术学院师生组成的“科教帮扶爱先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乌兰河硕乡,发挥专业方面优势,开展美丽乡村规划、支教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了近900平方米的绘画作品。由学校工会、产业集团出版社捐赠图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捐赠计算机等设备,为黄道营子村完善了“乡村书屋”,成为广大村民学习知识的阅读室、交流情感的谈心屋,改变过去村里的赌博风、喝酒风的陋习。搭建村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弘扬新文化的交流学习平台,赋予扶贫开发工作新内涵,送智慧、送知识、送信息,开掘扶贫帮困的源头活水。

同时,驻村工作队通过调研,结合乌兰河硕蒙古族乡文化底蕴深厚的实际,上报学校,由学校出资4.5万元,2015年9月出版了《文化乌兰 大美河硕》一书,深度挖掘乡村美丽自然风光,悠久历史文化,为乡村旅游扶贫夯实文化基础。

科技扶贫,开辟扶贫工作新渠道

我校驻村工作队将扶贫开发工作立足于朝阳市、朝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大连理工大学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朝阳市、朝阳县的科技、人才、干部培养相结合。学校产业集团大连倚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无偿为黄道营子村万亩精品苗木基地开发设计了精品苗木电子商务平台,探索电商扶贫模式,弥补了当地交通薄弱、市场狭小两块短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农民发家致富的经济优势。

同时,学校还组织专家对当地乡村水资源、膨润土、蓝莓种植、工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检测,完成6万字的《考察检测与分析报告》,为乡村产业发展提出科学依据及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论证。邀请大连风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进行实地考察,规划“一带一路”(“一带”即村民休闲景观带,“一路”即滨河幸福路),完成60页《乌兰河硕乡特色规划设计方案》。

2015年12月,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心组织与策划下,学校与朝阳市政府产学研合作暨朝阳市科技企业人才招聘会在学校举行,我校与朝阳签署校府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由党委组织部、继续教育学院与朝阳县委党校、组织部合作举办朝阳县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得到朝阳县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全体学员的一致赞许。

此外,驻村工作队深度挖掘新媒体力量,将开展工作情况、乡村面貌、村民实际生活状态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发布,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呼吁社会力量向贫困宣战取得较好效果。《朝阳日报》、《燕都晨报》、《朝阳县报》对我校扶贫开发、爱心支教、乡村文化建设进行系列报道。

相信不久的乌兰一定如《文化乌兰 大美河硕》中写到的“愿景乌兰”一样:未来的乌兰风景如画,心情如歌,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满目生机、鹰飞鹊鸣。有着雄鹰般一飞冲天的力量和勇气!

上一篇:聚焦国际化开阔国际视野 创新筑造未来
下一篇:我校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复赛中斩获佳绩
(作者:佚名 编辑:辽宁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